中腦病變以手震顫較為明顯。
小腦病變易發生意想性震顫,如舉杯進口時,手抖得厲害,難以完成特定的動作,并伴有走路蹣跚、說話口吃等。
動脈硬化可導致自主運動不協調,癥狀(更多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之一就是手顫砭石,嚴重時還發生頭部震顫。需進行病因調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
書寫性震顫表現為握筆寫字困難,但從事其他手部精細動作并不手顫。
西醫對本病未發現任何確切原因的稱為“原發性震顫麻痹”,對有確切原因的則稱為“繼發性震顫麻痹”或“震顫麻痹綜合征”、“帕金森綜合征”。原發性震顫麻痹好發于50~60歲,男性多于女性,少數人有家族史。繼發性震顫多見于腦炎、動脈硬化、顱腦損傷、基底腫瘤、甲狀旁腺能能減退或基底節鈣化、慢性肝腦變性及一氧化碳或二硫化碳等化學物質中毒等砭萃網。
調理方法:
1.治則:補益肝腎,養血通絡,化痰熄風。
2.基本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及處方
a.百會、四神聰、風池守法;
b.使用(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砭棒端面在中脘穴部施以指振法;
c.合谷、太沖、陽陵泉、行間、公孫點壓;
d.曲澤、尺澤、委中、委陽、風市、臂臑拍法;
e.華佗夾脊劃法;
f.八髎部熨法;
g.使用砭震在四肢肌肉部施以振法。
3.加減
肝腎虧虛加肝俞至腎俞熨法;氣血不足加氣海振法,血海點壓;痰濁動風加豐隆點壓以化痰通絡;震顫甚者加大椎及周圍刮法;僵直甚者加大包、期門砭震振法以除顫止僵。
4.方義
百會、四神聰均位于巔頂部,通過督脈內入絡腦,乃局部取穴以醒腦、寧神、定驚;風池祛風、寧神定痙;合谷屬于陽明,可通經絡、行氣血;太沖乃肝經原穴與行間共同平肝熄風,與合谷相配又稱為“開四關”法,可通行氣血、調和陰陽;陽陵泉為筋之會,可養血柔筋、疏筋通絡;公孫健脾養肌,點壓使之得氣,共同達到除震消顫目的。中脘為任脈腧穴,健脾和胃理氣化滯;曲澤、尺澤在肘窩,疏通上肢而除顫,委中、委陽在腘窩,暢達下肢以通陽;風市、臂臑為足少陽、手少陽經筋的重要部位,共同強健上下肢之經筋;華佗夾脊劃法可通陽氣,強筋髓,活氣血;八髎以益腎填精,健髓補陽。
[進入“對癥施治”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癥]
【標簽:砭石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