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1.涕血:約70%的病人有此癥狀(更多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約23%的病人為其早期首發癥狀。
2.鼻塞:約有48%病人有此癥狀,由于鼻咽腫物堵塞后鼻孔所致,常為單側持續性鼻塞。
3.耳鳴與聽力減退:分別約有52%~63%和50%。位于鼻咽側壁和咽隱窩的腫瘤常侵潤、壓迫咽鼓管,引起滲出性中耳炎。聽力減退常為傳導性聽力障礙。
4.頭痛:約有57.2%~68.6%患者以單側顳頂部或枕部的持續性疼痛為特點。約26.9%的患者以此癥狀為首發癥狀前來就診。多因腫瘤壓迫、浸潤顱神經或顱底骨質砭石,也可因局部感染或神經受刺激引起反射性頭痛。
5.顱神經損害:鼻咽癌向上直接浸潤和擴展,可侵入巖蝶區(包括破裂孔、顳骨巖尖、卵圓孔和海綿竇區),使第Ⅲ、Ⅳ、Ⅴ(第1、2支)和Ⅵ對顱神經受損害,表現為上瞼下垂、眼肌麻痹、三叉神經痛或腦膜刺激所致顳區疼痛等。當鼻咽癌擴展至莖突后區,或頸深部轉移淋巴結向深部浸潤時,會出現口咽、舌后1/3感覺麻痹,軟腭弓下塌,咽反射減弱或消失,吞咽障礙,嗆咳、聲嘶、聳肩無力,伸舌偏患側等癥狀。
6.頸淋巴結腫大:約有40%病人以頸淋巴結腫大為其首發癥狀而就診,在調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中的病人約60%~80%已有頸淋巴結轉移。
7.遠處轉移:當確診為鼻咽癌時,約有4%的病人已有遠處轉移。
【病因病機】
鼻咽癌的病因,與機體內外多種致病因素有關,如先天稟賦不足,正氣虛弱、情志不遂、飲食不節,臟腑功能失調,致邪毒乘虛而入,凝結成癌腫。病機以熱毒壅盛、肝郁痰凝、血瘀阻絡為主。肺開竅于鼻,肺氣通于鼻、鼻咽為呼吸之通道。情志不遂、郁而化火、肝膽火毒循經上移,或過食肥甘、嗜酒、飲食不節,損傷脾胃,痰火與邪毒互結,或素體蘊熱,復感邪毒,肺氣不宣,肺熱痰火互結,而致熱毒壅盛,或肝氣郁結,肝郁犯脾,脾失健運,水濕內停,痰濁內生,阻塞經絡,而致肝郁痰凝,或怒氣傷肝,肝失疏泄,氣機不暢,氣郁日久,血行受阻,或“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外感六淫,內傷七情而致氣血功能紊亂,臟腑功能失調,內外合邪而致氣虛血虧,痰凝毒結皆能形成腫塊。
【診斷】
重視病人的主訴,可進行間接鼻咽鏡或鼻咽光導纖維鏡仔細檢查鼻咽腔,做頸部淋巴結檢查,顱神經檢查,影像學檢查,做CT掃描及MRI掃描等。
【辨證】
1.熱邪犯肺
鼻塞涕血,微咳痰黃,口苦咽干,時有頭痛,胃納如常,尿黃便結。舌質淡紅或紅,舌苔薄白或薄黃,脈滑或數。
2.肝郁痰凝
脅肋脹滿,口苦咽干,煩躁易怒,頭暈目眩,頸核腫大,時有涕血。舌質淡紅或舌邊紅,舌苔薄白、白膩或黃膩。脈弦或滑。
3.血瘀阻絡
頭暈頭痛,痛有定處,視物模糊或復視,面麻舌歪,心煩不寐。舌質暗紅、青紫或見瘀點瘀斑,舌苔薄白、薄黃或棕黑。脈細澀或細緩。
4.氣陰兩虛
口干咽燥,咽喉不適,間有涕血,耳鳴耳聾,氣短乏力,口渴喜飲。舌質紅或絳紅,苔少或無苔,或有裂紋,脈細或細數。
【調理】
1.治則:清熱解毒,化痰散結,活血化瘀,益氣養陰。
2.基本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及處方
a.迎香、頭臨泣、風府、合谷、列缺、手穴鼻點點刺;
b.百會、四神聰、風池、角孫守法;
c.使用(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特磬或磬琴擊法。
3.加減
氣陰兩虛加膻中、神闕守法、肝郁加右脅肋骨下緣刮法;痰盛加中府、尺澤、大包點壓;血瘀加膈俞、血海點壓;熱邪犯肺加肺俞與大椎連成三角形刮法。
4.方義
迎香、頭臨泣、風府通鼻竅,止涕血,合谷與手穴鼻點可通面部,上達鼻腔,治鼻必用之穴,列缺為肺之絡穴,又是八脈交會穴,通絡清肺以散結;百會為諸陽之會,與四神聰、風池、角孫均為近取腧穴,長守以活血化瘀;擊磬可加快消除癌腫,恢復健康。
【特別說明】
鼻咽癌轉移其他器官或淋巴系統應結合病灶部位或所在臟腑經絡(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同時調理。
[進入“對癥施治”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癥]
【標簽:砭石 鼻咽癌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