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骨髓瘤主要來源于骨髓內的漿細胞,由于合成免疫球蛋白發生惡變,大量單克隆的惡性漿細胞增生引起,故又稱漿細胞骨髓瘤。屬于中醫學“骨疽”、“骨痺”、“骨蝕”等范疇。
【臨床表現】
發病初期為間歇性隱痛,逐漸發展至持續性劇痛。常有發熱、浮腫癥狀,肝脾腫大、脾下小結節砭石,截癱或半身不遂。
骨骼腫塊多在扁骨,尤以胸骨、肋骨、頭顱骨、鎖骨、下頜骨等處多見。
貧血及惡液質,由于骨髓瘤造成血系統的破壞,幾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貧血、頭暈、心悸、乏力消瘦癥狀。
【病因病機】
本病發生與遺傳、中毒、輻射、炎癥及慢性抗原刺激有關。中醫認為多由外感寒熱之邪,侵襲入里,深竄肌膚,流注骨節,傷筋蝕骨,腐骨傷髓,毒邪凝滯,蘊結成瘤。
【診斷】
原發性骨髓瘤的診斷主要根據血液、生化、骨髓及X線檢查可確診。
高球蛋白血癥為骨髓瘤的主要特征,白球蛋白常倒置。外周血液中可見幼紅細胞,紅細胞常呈線串狀排列。骨髓大多增生活躍,骨髓象內的漿細胞一般大于10%。X線檢查主要表現為多發性圓形或橢圓形穿鑿樣的溶骨性病變,但周圍無骨膜反應,較多見于顱骨、盆骨、肋骨、脊椎等,也可表現為彌漫性骨質疏松,多見于脊椎、肋骨、盆骨。
【辨證】
1.寒凝毒聚
全身骨痛或見局部腫塊,苔薄白或白滑,舌質淡胖,脈沉遲。
2.氣滯血瘀
胸脅、腰背、肢體劇痛,痛有定處,轉側困難,或見疼痛部位及皮下有包塊,低熱,舌紫暗,有瘀斑,脈澀或弦。
3.肝腎陰虛
胸脅腰背疼痛,肢體或腰背部肌肉萎縮,麻木,活動不利,頭暈目眩,腰痠耳鳴,甚或骨蒸潮熱,少苔,舌質紅,脈細數。
4.脾腎陽虛
面色萎黃,納呆食少,神疲體倦,畏寒怕冷,腰痠腿軟,大便溏薄,小便清長,或伴有下肢截癱,苔薄白,舌質淡,脈沉弱無力。
【調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
1.治則:祛寒解毒,理氣活血,補益脾腎,消除瘀瘤。
2.基本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及處方
a.取患部施以擦法、刮法、守法;
b.取與患部相聯系的經脈(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施以砭震振法。
3.加減
寒凝者加足太陽經背部段熨法;氣滯血瘀加膻中、中脘、血海點壓;脾虛加脾之大絡砭磙滾法;腎虛加命門、腎俞熨法。
4.方義
取病灶局部調理兼辨證施治。
[進入“對癥施治”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癥]
【標簽:砭石 骨髓瘤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