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對什么是丹毒、丹毒的癥狀(更多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表現、丹毒的病因做了相關的介紹。后面對砭石調治丹毒的方法也有詳細記錄。
丹毒是指皮膚突發灼熱疼痛,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更多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由于頭面叫“抱頭火丹”,生于下肢叫“流火”,新生兒多生于臀部,叫“赤游丹”。
【臨床表現】
生于下肢或頭面部,有皮膚黏膜損傷史。局部皮膚發紅砭石,壓之褪色,放手即恢復,皮膚稍隆起,境界清楚。嚴重者紅腫局部可見有瘀點、紫癜,變為暗紅色或橙紅色。可伴惡寒發熱、頭痛、納呆等癥狀。
【病因病機】
西醫學認為鏈球菌侵襲引起炎癥。中醫學認為火毒熱結蘊阻肌膚而致。
【診斷】
顏色(相關鏈接:《砭石的顏色》)赤紅,局部灼熱有痛,壓之褪色,境界清楚。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可增高。
【辨證】
溫熱蘊結、風熱上擾、胎火蘊毒。
【調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
1.治則:瀉火解毒,除濕涼血。
2.基本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及處方
a.合谷、曲池、血海、委中、內庭、豐隆點刺;
b.病灶局部守法;
c.手陽明大腸經刮法。
3.加減
胸悶加內關,膻中點壓;風熱重加大椎周圍刮法。
4.方義
合谷、曲池屬于手陽明大腸經,可清瀉陽明之熱毒;血海是脾經穴,可活血化瘀;委中為足太陽經合穴,別稱“血郄”,可清血分之郁熱,又瀉陽經之熱毒;內庭、豐隆清熱化濕。
【注意事項】
忌食辛辣、海鮮。
[進入“對癥施治”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癥]
【標簽:丹毒 砭石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