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鐮是砭石的一種,因其形似鐮刀而得名。根據醫療工作切割腫瘍和瀉血等手術的需要,必然要借助于有刃口鋒利的刀、鐮之類工具。因而砭鐮的出現很可能是從生產工
具的鐮刀直接演化的結果。在石器時代以后的長期歷史過程中,砭鐮雖然逐漸由石器發展為以金屬制成的多種鐮刀狀醫療工具,并且其名稱和外形也有不少改變(如“針鐮”、“刀鐮”、“鈹鐮”、“鋒鐮”、“劁割”、“刺洗”等),但是砭鐮的主要形態特征和其基本使用方法卻始終流傳在民間,不絕如縷地應用和延續下來。
古代文獻中有關砭鐮的記載當以宋人所引先秦名醫扁鵲的“佚論“為最早。其說保留于《圣濟總錄》—書中。即:“扁鵲有云:‘病在血脈者,治之以砭石。’是故一切腫疾悉宣鐮割足小指下橫文間。腫在左則割右,在右側割左,血少出則差。”⒄在輯錄了隋、唐以前時期大量醫學典籍的《千金要方》中也記載了作為醫療工具的“刀鐮”之稱。同書還指出在患有外科疾患“刀鐮疔”時,應當禁用刀鐮及針刺等工具問題⒅。在隋、唐之際成書的《龍樹眼論》中,則開始把砭鐮進一步應用到眼科的“目內生翳”類疾病中去,而稱之為“鐮”或“針鐮”。“若已生翳者當鐮之。其中有赤脈處當以鉤之,甘刀割斷也。日日針鐮傅散”。⒆
北宋初的《太平圣惠方》一書中,記有眼科疾病“皆頭有赤脈及癔肉者?’用鉤、刺諸法。同時還指出:若“有赤脈胬肉宜針鐮者,并可依此法矣。”在手術操作中,應當注意“漸次鐮洗,免有暈悶之慮”。⒇同書中還記載了在患小兒丹毒時的鐮法。”夫小兒身上或一片片赤色,如胭脂染,及熱漸引,此名丹毒。……可用一小鈹刀散鐮去惡血。毒未入腹者可療也。”(21)這里所說的小鈹刀,應當是一種鐮刀狀的手術刀。宋代的另一部醫書《圣濟總錄》中也記述了“鐮”法在外科和眼科中的應用。外科主要是治療丹毒病,“治法用鐮割,明不可緩故也。”(22)眼科則是用砭(針)鐮刺結膜腫脹,以排出瘀血,此法能治八種眼病。(23)
當時在其它一些眼科著作中還將這種鐮法的適應癥范圍進一步擴大。如《眼科龍木集》中有用鈹針或針鐮割除息肉的方法。“夫眼之內,兩頭皆赤有息肉者,以鉤起,以鈹針割取令盡。……或以鐮,或以細針穿。”(24)又如在《銀海精微》一書中則更廣泛地用“劁”(“鐮”字之俗訛)或“鐮洗”法治療“胞肉生瘡”、“臉生風粟”、“硬瞼硬晴”、“逆順生翳”、“卷毛倒睫”、“飛塵入目”、“目旋赤眼”等眼科疾病(25)
由于鐮洗法具有破刺血管排血的作用,在鐮洗之后還規定了用特制的“夾子”止血。“瘀血處可鐮,鐮至平,血盡,方可夾上夾子。”(26)在鐮洗治療眼病的禁忌病方面,該書記述了“天行赤眼”、“暴露赤眼生翳”、“暴風客熱”、“傷寒熱病后外障”諸病不宜鐮洗(27)。
到了元代,齊德之在《外科精義》中曾專門撰寫了“砭鐮法”一文。文中進一步闡明了砭鐮就是砭石的一種,而其外科領域中的應用除了丹瘤(丹毒)外,還可以廣泛用于“但見腫起,色赤,游走不定”等癥候(28)。以及“時毒”(29)等病。提出了在用鐮法之前“先以生油涂赤上”和“砭鐮之法雖治瘡疽,不可輕用”的注意事項。此外該書還明確了外科治療方法可以采用多種形式,鐮法僅是其中一種的理論。(30)而危亦林則在《世醫得效方》一書中提出了小兒病不宜用“鈹鐮針灸”的主張(31)。
直到明、清時代的某些醫學著作中仍看到有關砭鐮治療的一些記載。如《普濟方》記述了鐮法在多種眼科病中的應用(32)。《解圍元藪》記述了用“鋒鐮”泄血治療風瘸(指麻風病)的方法及其禁忌(33)。《外科集驗方》(34)、《瘍醫證治準繩》(35)、《外科啟玄》(36)、及《瘍醫大全》(37)等書均追述了古人應用砭鐮(或作“刀鐮”)治療瘡毒及丹瘤諸病的遺法。《刺疔捷法》記述了用“小鐮刀”治療疔癥。“凡疔癥……初起時一小瘰,或麻,或癢而不痛,漸即腫大。……治法先看疔之發于何處,翻閱(治疔)歌訣,用小鐮刀或三棱針按穴輕刺,略為出血,隨以麻油和食鹽點穴上以透泄其毒,切勿將療頭刺破為要。”(38) .
綜上所述歷史事實,不難看出砭鐮的發展能有如此悠久的淵源絕不是偶然的,是有廣人民群眾醫療實踐的物質基礎。
買正品砭石,到耿乃光砭石旗艦店http://www.bubum.cn/product/pinpai3-1.html
砭萃網文字作品及相關圖片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詳細說明請參考[版權說明]。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