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動脈硬化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故多見于中老年人。根據其病理變化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腦血管病兩大類。
Ⅰ、顱內出血。
一、蛛網膜下腔出血。
1. 動脈瘤破裂引起:(1)先天性動脈瘤;(2)動脈硬化性動脈瘤;(3)細菌性動脈瘤。
2.血管畸形。
3.動脈硬化。
4.顱內異常血管網癥。
5.其他。
6.原因不明。
二、腦出血。
1.高血壓腦出血。
2.繼發于梗塞的出血。
3.腫瘤性出血。
4.血液病引起。
5.動脈炎引起。
6.藥物引起(抗凝劑,血栓溶解劑如尿激酶等)。
7.腦血管畸形或動脈瘤引起。
8.其他。
9.原因未明。
三、硬膜外出血。
四、硬膜下出血。
Ⅱ、腦梗塞(頸動脈系統及椎一基底動脈系統)。
一、腦血栓形成。
1.動脈粥樣硬化引起。
2.各類動脈炎引起。
3.外傷性及其他物理因素。
4.血液病如紅細胞增多癥等。
5.藥物。
6.其他原因。
二、腦梗塞。
1.心源性。
2.動脈源性。
3.其它(脂肪栓、氣栓、瘤栓、寄生蟲栓、靜脈炎栓等)。
三、腔隙性梗塞。
四、血管性癡呆。
五、其他。
Ⅲ、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一、頸動脈系統。
二、椎一基底動脈系統。
Ⅳ、腦供血不足。
Ⅴ、高血壓腦病。
Ⅵ、顱內動脈瘤。
一、先天性動脈瘤。
二、動脈硬化性動脈瘤。
三、細菌性動脈瘤。
四、外傷性假性動脈瘤。
五、其他。
Ⅶ.顱內血管畸形。
一、腦動、靜脈畸形。
二、海綿狀血管瘤。
三、靜脈性血管畸形。
四、Galen靜脈瘤。
五、頸內動脈海綿竇瘺。
六、毛細血管瘤病。
七、腦一面血管瘤病。
八、顱內一顱外血管交通性動靜脈畸形。
九、其他。
Ⅷ、腦動脈炎。
一、感染性動脈炎。
二、大動脈炎(主動脈弓綜合征)。
三、彌散性紅斑狼瘡。
四、結節性多動脈炎。
五、顳動脈炎。
六、閉塞性血栓性脈管炎。
七、鉤端螺旋體動脈炎。
八、其他。
Ⅸ、腦動脈盜血綜合征。
Ⅹ、顱內異常血管網癥。
Ⅺ、顱內靜脈竇及腦靜脈血栓形成。
一、海綿竇血栓形成。
二、上矢狀竇血栓形成。
三、直竇血栓形成。
四、橫竇血栓形成。
五、其他。
Ⅻ、腦動脈硬化癥。
砭石【調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
1.治則:理氣活血,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平肝熄風砭石,清熱豁痰,醒腦開竅。
2.基本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及處方
(1)中風先兆
a.曲池、風市、足三里先點壓后拍法;
b.絕骨點壓;
c.合谷點刺;
d.百會守法;
e.手少陰、手厥陰經刮法。
(2)中經絡(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
a.肩髃、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環跳、陽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侖點壓;
b.太陽皮部和陽明皮部遍刮。
(3)中臟腑
A.閉證
a.十宣、水溝、內關、勞宮、豐隆、太沖、素髎點刺;
b.百會守法。
B.脫證
a.關元、神闕熨法;
b.足太陽經循經劃法。
3.加減
有口眼斜加地倉、頰車、內庭、行間點刺,氣虛血瘀加氣海振法,血海點壓;頭暈加風池、完骨、天柱刮法;尿失禁或尿潴留加中極、關元振法。
4.方義
曲池、合谷、風市、足三里、絕骨理氣活血、陽明氣血調和則肢麻、乏力諸證消除。百會調諸陽之氣。肩髃、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均為上肢腧穴,可治上肢不遂。風病多犯陽經,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陽明經氣血通暢,正氣得以扶助,使機體功能逐漸恢復。取環跳、陽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侖以利下肢氣血貫通。太陽、陽明皮部可振興陽氣,疏通絡脈。
十宣可救急,水溝、內關、太沖、豐隆等點刺可醒腦開竅,清熱豁痰,勞宮可清心瀉熱。關元為任脈與足三陰交會穴,可扶助元陽;神闕為生命之根蒂,真氣所系,二穴熨法,以求益氣固脫。足太陽經劃法振興正氣,回陽救逆。
[進入“對癥施治”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癥]
【標簽:砭石 中風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