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機】
鼓脹病因比較復雜,有酒食不節、情緒刺激、蟲毒感染。病機在于肝脾受損,氣滯血結,水停腹中。本病多屬本虛標實。
【診斷】
初起脘腹作脹,食后尤甚,繼而腹部脹大如鼓,重者腹壁青筋顯露,臍孔突起。常伴乏力,納差尿少。鼓脹為腹內積水,可用超聲波探測腹水,了解腹水量。肝功能、B超、CT、MRI、腹腔鏡、肝臟穿刺等檢查有助于腹水原因的鑒別。消化道鋇餐造影可顯示門靜脈高壓所致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的情況。
【辨證】
氣滯濕阻、瘀結水留
【調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
1.治則:行氣活血,祛濕利水,消鼓。
2.基本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及處方
a.使用(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砭震在大包穴及脾之大絡施以振法;
b.太陽皮部刮法;
c.腹部鼓脹部位擦法;
d.雙下肢足三陰經砭震振法;
e.神闕、氣海、關元守法。
3.加減
肝硬化重者加行間、太沖點刺;脾陽虛加命門、八髎熨法。
4.方義
脾絡健脾除濕,太陽皮部溫經化水,腹部為局部消水,雙下肢足三陰通陰經,活血通絡,神闕、氣海、關元益氣扶正而通調水道,使氣推血行,津液疏布。
【醫案舉例】
江先生 70歲 離休干部 1998年1月
肝硬化門靜脈出血住院調理。院方建議停止出血后請中醫調理。癥狀(更多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腹大脹滿,青筋暴露,觸之堅硬,尿少納呆,面色 白,神倦怯寒,肢冷浮腫。臥而無力起床。
辨證:脾腎陽虛、水濕內聚。
立法:健脾助陽,利水消脹。
砭術(相關鏈接:《砭石使用》)調理:使用砭板闊面在腹部輕輕旋擦,下肢膀胱經、肝、脾經刮法,命門、八髎熨法。每日2次,每次40分鐘。2日后鼓脹之腹部漸漸縮小,硬度減小。7日后腹軟且始恢復正常,其間尿量增多,飲食大增。30日后自己走步到500米以外的老干部活動站下棋。3個月后回可原住院的醫院復查,西醫診斷腹水消除,且原硬化的肝部大面積恢復正常。
[進入“對癥施治”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癥]
【標簽:砭石 鼓脹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