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單位:廣東省中醫院 廣東 廣州
摘要:
目的:觀察砭石調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療效。方法 采用隨機對照方法,將1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為綜合組、中藥組和對照組,綜合組49例采用砭石熱熨背部、中藥湯劑以及西醫常規調理,中藥組48例采用中藥湯劑配合西醫常規調理,對照組48例采用西醫常規調理。結果 臨床總有效率綜合組89.80%,中藥組85.42%,對照組72.92%。綜合組及中藥組血氣分析指標、肺通氣功能指標的改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納入砭石療法的中西醫結合調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臨床療效令人滿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氣道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為特征的疾病,通常呈進行性進展,多與肺部對有害顆粒物或有害氣體的異常炎癥反應有關,是全球范圍內主要的慢性疾病和死亡原因,居當前死亡原因的第4位,據who預測,到2020年,copd將居世界經濟負擔的第5位。copd急性加重期是指患者呼吸困難、咳嗽和痰出現超過日常基礎狀態的變化、需對調理進行調整的一個階段,這一階段患者癥狀較重、病情復雜,單純一方一藥很難滿足臨床調理要求。因此,我們采用中藥湯劑、砭石熱熨的中醫綜合調理方案,并結合常規西藥調理,取得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調理方法:
對照組:常規氧療、抗感染、解痙、平喘、化痰。持續低流量吸氧。抗感染根據痰培養及藥敏結果選擇抗生素。藥敏前根據經驗選擇β-內酰氨酶類藥物或氟哇諾酮類藥物。解痙平喘:氨茶堿0.25 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靜滴,每日2次。化痰:氨溴索30 mg,每日3次。
綜合組:
1、砭石熱熨背部使用兩塊長20cm、寬10cm的砭石,加熱至40 ℃左右,熱熨背部(第二胸椎開始)20 min,每日2次。
2、中藥湯劑口服(二陳湯+三子養親湯加減):陳皮5 g,法半夏10 g,茯苓15 g,甘草5 g,白芥子10 g,萊菔子10 g,蘇子10 g,桔梗10 g,水煎服,每日1劑。
3、西醫常規調理(同對照組)。
中藥組:
1、中藥湯劑口服(同綜合組)。
2、西醫常規調理(同對照組)。
討論:
copd病機涉及多個臟腑,其急性加重期病機更加復雜,一般認為肺脾腎三臟虧虛、氣虛氣滯是主要病機特點,瘀毒痰膠滯不解是其重要病理特征。copd發病機制復雜,涉及炎癥反應、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氧化應激等多個環節,并表現為全身反應,影響多臟器,故其調理一直是醫學界一個棘手和值得探討的問題。近年來,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調理copd越來越受醫學界的重視。中醫藥在“咳嗽”、“喘證”、“肺脹”等疾病辨證論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copd的發病實為“陰陽失衡”的體現,是本虛標實的表現,西醫的解痙、平喘、抗感染等對癥調理是針對“標”,而如何從根本上解決“本”的問題,目前醫學上尚無統一的認識。我們認為,中醫“調理陰陽”的治病方式,可幫助作為有機統一整體的人體重新建立平衡,辨證施治是中醫的一大特色。本研究中,我們根據copd的病機特點,以二陳湯合三子養親湯作為內服中藥,并創新性地引入砭石熱熨療法,內服重在祛邪,外用重在扶正祛寒濕,內外合用可平陰陽。人體背部屬陽,督脈行于背部,為“陽脈之海”,且肺俞、脾俞位于胸背部,選擇胸背部作為砭石外熨的作用點,有補陽氣、祛寒氣之功。
本研究在辨證口服中藥湯劑的同時加用砭石熱熨背部,同時配合西醫常規調理,取得滿意的效果。綜合組及中藥組的臨床總有效率、調理后的pao2及 paco2、肺功能(fev1、fev1/fvc)調理前后差值與對照組相比較皆有顯著差異;而綜合組與中藥組比較,臨床顯效率有顯著差異,其它的結局指標雖無顯著差異,但綜合組皆優于中藥組。說明納入砭石療法的中西醫結合綜合調理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臨床療效令人滿意。
[進入“對癥施治”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癥]
【標簽:砭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