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是一種常見的骨組織疾病(更多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同時也是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較常見的骨骼系統疾病。得了骨質疏松的人常常感覺身體乏力、渾身疼痛、呼吸困難等,會給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同時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的身心健康。那么,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該如何使用(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砭石進行調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
【主要癥狀(更多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
1、疼痛:疼痛是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較常見的癥狀,多以腰背痛(占疼痛患者70%-80%)。一般患者發生疼痛時砭石,疼痛會往脊柱向兩側擴散,仰臥或慢慢坐下疼痛會減輕,而直立時后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時疼痛加重,甚至彎腰、咳嗽、肌肉運動、大便用力時都會加重。
2、骨折:稍一用力,變發生骨折,這是退行性骨質疏松癥較常見和較嚴重的并發癥。
3、身長縮短、駝背:此類癥狀多在疼痛后出現。脊椎椎體前部幾乎多為松質骨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體的支柱,負重量大,極易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背曲加劇,形成駝背。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松加重,駝背曲度加大,致使膝關節攣拘顯著。
4、呼吸功能下降:這也是骨質疏松癥較為嚴重的并發癥。骨質酥松會導致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脊椎后彎,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較大換氣量顯著減少,患者往往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
【病機病因】
骨質疏松癥是以骨組織顯微結構受損,骨礦成分和骨基質等比例不斷減少,骨質變薄,骨小梁數量減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度升高的一種全身骨代謝障礙的疾病。中醫認為,骨質疏松是由腎虛所致,腎中精氣虧少了,骨髓的生化之源不足,就會出現骨質疏松。如果腎不虛,但足少陰腎經不通,腎中精氣也無法輸送到骨髓,也可出現骨質疏松。所以,中醫治療(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骨質疏松可通過砭石調理腎和疏通腎經來實現。
【砭石調理方法】
取穴調理:
1、太溪穴,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是足少陰腎經之輸(土)穴、原穴,具有調補腎氣之功效(請進入砭石養生中的砭石醫案欄目瀏覽更多內容),取穴時,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臥的姿勢。
2、復溜穴,位于太溪穴上2寸,跟腱之前緣處,是足少陰腎經之經(金)穴。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腎經貫脊屬腎,復溜是腎經之經穴,具有溫腎之功效。
3、命門穴,位于在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使用砭錐從與肚臍吸平行的命門穴開始往下進行點按,力道要由輕到重,按一下松一下,直至尾骨處。如此按脊4次。
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方法:一般可用砭石刮痧板(相關鏈接:《泗濱砭石刮痧板》)從復溜刮到太溪,或用砭石點穴棒(可以砭錐代替)點按每個穴位(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
[進入“對癥施治”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癥]
【標簽:砭石 骨質疏松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