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患者多在中年以上,有急性或慢性足跟部損傷史。站立或走路時足跟及足底疼痛,不敢著地。
【病因病機】
從高處跳下,使足底撞傷;經常走在不平的路面上被小石子頂挫致足底跖筋膜損傷;穿不適鞋、靴造成韌帶肌肉長期處于緊張狀態。
根據不同的損傷原因,可致跟底脂肪墊、滑液囊及骨膜挫傷,或跖腱膜、趾屈短肌等在跟骨結節前方附著處的牽拉傷。
【診斷】
可見足跟微腫砭石,壓痛明顯。跖腱膜炎和跟骨骨 壓痛點在跟骨結節前方;脂脂墊損傷與跟骨下滑囊炎的壓痛點在足跟中部或稍偏內側。
X線攝片早期多陰性,晚期可見跟底骨膜增厚,或跟骨結節前方骨刺。
【辨證】
肝腎虧虛;氣血失和,筋脈失養;風寒濕邪侵襲;勞損、外傷而致氣血阻滯。
【調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
1.治則:疏經通絡,化瘀止痛。
2.基本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及處方
a.使用(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砭震在小腿內側足三陰經實施振法;
b.足太陽經腿段拍法;
c.腰部八髎穴熨法;
d.太溪、照海、昆侖、申脈、懸鐘點壓。
3.方義
在腿部施以陰經振法,陽經拍法以疏通經氣;八髎可溫腎通經;太溪是足少陰經原穴,足少陰經“別入跟中”,配照海祛痛、強筋;昆侖、申脈屬足太陽經,與腎相表里,既通絡,又益腎;懸鐘為八會穴的髓會,可補髓壯骨,通經活絡。
【注意事項】
應穿舒適鞋襪,保持溫度和干燥。
[進入“對癥施治”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癥]
【標簽:砭石 足跟痛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