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理】
腰椎管狹窄按受累的部位可分為局限性和廣泛性兩類。局限性狹窄僅限于一個節段或一個節段的一部分出現狹窄,可分為中央椎管、側隱窩和神經根管狹窄。按病因將腰椎管狹窄分為發育性及繼發性兩種,發育性椎管狹窄是指椎管前后徑的狹窄比橫徑明顯,椎弓根縮短,狹窄累及節段較多;繼發性椎管狹窄由脊椎退行性改變、手術、外傷、脊柱滑脫引起,其他一些病變如畸形性骨炎、氟中毒、脊柱畸形、后縱韌帶肥厚、骨化及黃韌帶骨化亦可引起椎管狹窄。
脊椎退行性改變是引起椎管狹窄較常見的原因,狹窄程度大致與脊椎關節退行性改變的程度呈正比,一般以腰4~5平面較常見。
【臨床表現與診斷】
(一)典型癥狀(更多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
發病多見于中年以上,男性多于女性。癥狀發生呈緩慢性,偶有外傷和負重后加重。主要表現為腰痛及下肢放射性痛,多為酸痛、刺痛,少數放射到大腿外側或前方、臀部甚至腹股溝部,可單側疼痛,但多見于雙側,或左右交替出現,休息或彎腰后緩解或消失,站立、腰部后伸或步行后則加重。
間歇性跛行在中央型椎管狹窄或狹窄較重者多見,即行走一段距離后出現下肢痛、麻木、無力,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時間后方能繼續行走。且隨病情加重,行走的距離越來越短,需休息的時間越來越長。癥狀重者可出現馬尾神經壓迫癥狀,表現為馬鞍區麻木、尿急或排便困難。
(二)重要體征
患者的癥狀多,但體征較少或較輕,特別在休息后更難查到陽性體征,這是本病的特點。直腿抬高及直腿抬高加強試驗通常為陰性,下肢神經系統檢查一般正常。彎腰試驗多為陽性(囑患者加快步行速度,則疼痛加重,如繼續行走,患者為減輕疼痛多采用彎腰姿勢,或坐位時腰部向前彎曲,亦可減輕癥狀)。脊柱畸形和活動受限較少,凡是腰前屈姿勢均可使癥狀緩解或消失,而腰后伸時癥狀加重。神經系統檢查一般為陰性,只有在步行后立即檢查可發現神經功能改變。
(三)輔助檢查
常規X線檢查顯示椎間隙變窄,骨質增生,腰椎滑脫,小關節增生等退行性改變。脊髓造影、X線征象顯示不同水平上的造影劑不全中斷或完全梗阻,椎間盤部位充盈缺損及神經根軸的中斷。肌電圖檢查可發現神經根受損的表現,其陽性率約為80%。
【砭石治療】(圖67)
(一)用加熱砭石在患者腰部做溫法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30分鐘為宜。
(二)在腰部用砭石施以按揉10分鐘。
(三)用砭石對腰部肌肉關節處行撥法5分鐘。
(四)用砭石點按腎俞、大腸俞、環跳、委中等穴位(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各一分鐘。
(五)以砭石自上向下推腰肌5分鐘。
(六)以砭石行局部叩擊,結束治療。
圖67 砭石推法 【護理與預防】
(一)腰的保護:睡床要軟硬適中,避免睡床過硬或過軟,使腰肌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腰部受到風、寒侵襲;避免腰部長時間處于一種姿勢,肌力不平衡,造成腰的勞損。
(二)腰的應用:正確用腰,搬抬重物時應先下蹲,用腰瞬間過長時應改變腰的姿勢,多做腰部活動,防止勞損。
(三)腰部保健(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運動:經常進行腰椎各方向的活動,使腰椎始終保持生理應力狀態,加強腰肌及腹肌練習,以增加腰椎的穩定性,使腰的保護能力加強,防止腰椎發生退行性改變。
[進入“對癥施治”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癥]
【標簽:腰椎管狹窄 砭石療法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