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石者,以石治病也,較早出現在《黃帝內經》中。而運用砭石治病的醫術稱為砭術(相關鏈接:《砭石使用》),砭術是中醫的六大醫術之一,砭、針、灸、藥、按蹺和導引。《黃帝內經》記載,砭、針、灸、藥是我國四種獨立并存的醫術。何為砭(包括術與具兩個方面)?東漢人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砭為:“以石刺病也”。英國的漢英字典將砭譯為:"stone needle"砭石,日本的國語字典將漢字的砭解讀為"IST BARI",是石針的意思。砭石中又以泗濱砭石效果較好。
砭石到底是什么顏色的呢?“砭石”一詞是石質醫療工具的統稱,因為是通用名稱,所以并沒有顏色之分。但在眾多的砭石產品中,以“泗濱浮石(泗濱砭石)”為原材料制成的“泗濱砭石”無疑是保健(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效果(請進入砭石養生中的砭石醫案欄目瀏覽更多內容)較好的,這是由“泗濱浮石(泗濱砭石)”特殊的物理特性決定的。“泗濱浮石(泗濱砭石)”是一種浮于地表,厚度不超過10公分的片狀石材(所以不存在開礦或開采),本色玄黃(即石皮的顏色是黑黃相間),長期與人體摩擦吸附油脂后變得烏黑油亮,是一種黑色美石。
生產正品“泗濱砭石”所用的原料“泗濱浮石(泗濱砭石)”,產自古泗水流域的河畔,地處山區,人工 采集,山路崎嶇,惟靠人挑肩扛。原石需要經過礦物質、重金屬、核素限量、遠紅外檢測后,確定其安全性和具有養生保健作用(請進入砭石養生中的砭石醫案欄目瀏覽更多內容),才能繼續用來制作“泗濱砭石”。經過機切割和手工制作打磨后,要需要進行成品檢測。僅前面所提到的原料四項初檢便需要數萬元的檢測費用。所以為了保證“泗濱砭石”卓越的材質、工藝與品質,為了消費者的使用(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安全,其生產的各環節缺一不可,成本也會相應增加,因此每件正品“泗濱砭石”的售價不會低于百元。相反,在原料采集、原料檢測、運輸、手工制作、成品檢測等各環節中,只要縮水一個關健環節就會大幅降低銷售價格。所以消費者在選購砭石時,對大幅打折或低價“砭石”要格外警惕和甄別。
正品泗濱砭石的結晶顆粒小、做工精細、手感細膩。而劣質“砭石”結晶顆粒大,硬、重、粗糙且泛白。砭石屬于中醫醫療器械,泗濱砭石是制作中醫醫療器材的上品。有些商家利用珠寶鑒定書混淆概念,蒙騙消費者。國家珠寶鑒定標準中尚無“砭石”一項,請消費者購買時注意。
[進入“砭術基礎”欄目,了解砭術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
【標簽:砭石的辨別 砭石的真假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