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更多砭石醫(yī)案請查看砭石養(yǎng)生欄目)的發(fā)生,從根本上說是陰陽的相對平衡遭到了破壞,即陰陽的偏盛偏衰代替了正常的陰陽消長。砭石治療(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yǎng)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yǎng)生欄目)的較終目的是使人體恢復陰陽平衡的狀態(tài)。
人的生理分陰陽,臟腑分陰陽,經(jīng)絡分陰陽。病理狀態(tài)中有陰虛、陽虛;陰盛、陽盛。陰之不足會致使陽之有余;陽之不足,也會出現(xiàn)相對陰盛癥狀(更多砭石醫(yī)案請查看砭石養(yǎng)生欄目)。因此平衡陰陽砭石,使之調和,不偏不盛,不虛不虧為治療目標。
砭術(相關鏈接:《砭石使用》)平衡陰陽的方法分為陽證治陽、陰證治陰;陽證治陰、陰證治陽和陰陽同治。
砭石治療陽盛之證采用手足三陽經(jīng)刮法、拍法,抑陽降火清實熱。陽虛之證采用陽經(jīng)、皮部熨法,以助溫經(jīng)通絡,補虛祛寒。治療陰虛之證通過手足三陰經(jīng)振法以滋陰清虛火。陰陽俱虛之證采用陰陽雙補之法。在平衡陰陽中仍以益氣活血、疏通經(jīng)絡(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yǎng)生欄目)、扶正祛邪治法為前提,陰陽為總綱。
砭石療法的辨證論治
八綱,即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綱辨證論治就是以望、聞、問、切四診所獲得的臨床資料為依據(jù),對病變的病位、病性、正邪關系等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將其歸納為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類證候而進行砭石治療的一種方法,是各種辨證論治的總綱。
疾病的表現(xiàn)雖復雜,但基本上都可用八綱加以歸納。就病位深淺而言,不在表,就在里,就疾病的性質而言,不是熱證,便是寒證;就邪正關系而言,不是正虛,就是邪實。總的方面就分為陰證和陽證兩大類了。八綱辨證論治就是把疾病分為表證和里證、寒證和熱證、虛證和實證、陰證和陽證四對綱領,用以指導臨床治療。在八綱中,其他六綱又可以陰陽兩綱加以概括,即表證、熱證、實證為陽證;里證、寒證、虛證為陰證。
[進入“砭術基礎”欄目,了解砭術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
【標簽:砭石的作用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wǎng)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wǎng)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wǎng)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jù)。
3、如果您對砭萃網(wǎng)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lián)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