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石的由來
泗濱浮石(泗濱砭石)的成因復雜而苛刻。大約在寒武、奧陶紀前后砭石,由于深海沉積而形成石灰巖在陸地抬升后露出水面形成山地。6300萬年前后,在我國華東地區上空,巨大的被熊熊火焰包裹著的隕星從天而降,猛烈地沖向山地,砸進山地,被撞破的石山表皮像脫痂一樣,飛在空中的片狀巖石伴隨驚天動地的爆炸聲。爆炸當量相當于數千顆氫彈,在高溫、高壓、等離子環境中與星際物質相互碰撞、交融、滲透,分子重新組合排列,迅速凝結后落在山地表面,形成微晶變質灰巖即“泗濱浮石(泗濱砭石)”。多年的研究考證證明“泗濱浮石(泗濱砭石)”確是在這種特定的條件下形成的,因此儲量極小,價值很高。
砭石的產地
白居易詩中講到的泗濱石即是“禹貢天下NO.I石”,是制作磬的原材料。唐玄宗時的樂工使用(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華原石材代替泗浮石,因而敲出的音律不是泗濱浮磬的“清”音,而是一種能致朝政不幸的“濁”音。泗濱石產于古泗水之濱,位于現在華東,古為徐州。著名訓沽大儒孔穎達說:“泗濱,泗水之濱。石在水旁,水中見石,似石水上浮然,此石可以為磬,故謂之浮磬也?!?BR> 砭石的顏色(相關鏈接:《砭石的顏色》)
泗濱浮石(泗濱砭石)本色玄黃,長期與人體摩擦吸附油脂后烏黑油亮,是一種黑色美石。泗濱浮石為什么本色玄黃,從它的成分分析就可以明白。顯微鑒定表明,泗濱浮石的主要礦物成分為方解石,化學成分為碳酸鈣(CaCO3),體積含量占99%。其余為少量黃鐵礦和粘土,占1%?;瘜W全分析表明,泗濱浮石中氧化鈣(CaO)的含量為54.6%,燒失量(CO2)為42.4%。此兩者均來自泗濱浮石中的碳酸鈣(CaCO3→CaO+CO2↑)。兩者重量含量之和為97%,與顯微觀測結果基本一致。眾所周知,碳酸鈣構成的巖石呈灰色,吸附油脂變黑。
[進入“砭術基礎”欄目,了解砭術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
【標簽:砭石的顏色 砭石的產地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