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勞綜合征盡管不會危及生命,但因患者心理負擔加重、免疫力降低及內分泌紊亂,將極大地影響其生活質量,使之缺少愉快感和滿足感,并容易罹患其他疾病(更多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二院針灸二病房主任孫遠征教授指出,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病,此病病情糾葛纏綿,臨床易于誤診為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征、內分泌失調、神經官能癥等。當前,西醫對此主要有藥物調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替代療法、認知行為療法(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和漸進性運動療法,雖對某些癥狀有一定緩解作用(請進入砭石養生中的砭石醫案欄目瀏覽更多內容),但整體效果尚不確切,需要進一步臨床評估。
“相對而言,在目前慢性疲勞綜合征尚不清楚確切病因及發病機制的情況下,可通過祖國醫學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原則來加以調控,其效果(請進入砭石養生中的砭石醫案欄目瀏覽更多內容)往往立竿見影。”孫遠征介紹說,“臨床上,中醫調理手段非常豐富,諸如針灸、中藥、砭石、按摩及中藥膳食營養等,有助于疏通經絡、調和陰陽、調理臟腑、調補氣血,調動人體潛在的自穩調節功能,達到消除疲勞、減輕疼痛、調整睡眠、改善認知等目的。”
中藥療法
慢性疲勞綜合征可納入中醫“虛勞”、“郁病”等范疇,而中藥方劑中的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小柴胡湯等均是很好的對癥成方。
中醫認為,七情致病往往直接傷及內臟,古典醫籍曾描述說:“七情人之常性,動之則先自臟腑郁發,外形於肢體”,強調本病病位在脾、腎、肝三臟,其基本病機主要責于脾虛、腎虛、肝實。六味地黃丸可被用于腰膝酸軟、頭暈耳鳴、手足心熱、遺精盜汗的腎陰虛型等,是滋陰補腎的經典方。而補中益氣湯合小柴胡湯加減既能疏肝理氣,又能健補脾胃,可用于四肢疲乏、精神疲憊、煩躁易怒、食欲不振的肝郁脾虛之證。
中醫砭術(相關鏈接:《砭石使用》)療法
砭術是利用具有能量的砭石作用于人體表,能夠起到保健(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養生的作用。隨著砭石論證過程的推進,砭在“具”與“術”兩方面基本上完整了,于是四年后的1997年,在中國中醫藥報發表了題為“我國古代非藥物醫療保健方法——砭術”,將現代砭術推出、公諸于世。2001年10月,“北京泗濱砭石技術開發中心”聯合“中國針灸學會-針灸器材專業委員會”等45位專家,對中國NO.I塊“泗濱寶”砭石進行技術鑒定,證明了砭石施用于人體的保健功效(請進入砭石養生中的砭石醫案欄目瀏覽更多內容),自此以后,砭石真正走進了中國的千萬家庭。
砭石中含有鍶、鈦、鉻、錳、鋅等三十幾種對人體有益的稀土和微量元素。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北京泗濱砭石技術開發中心開展的泗濱砭石作用于人體特定穴位(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觀察人體微循環改善情況的檢測表明:砭石可以顯著加快甲襞微循環的血流速度,其增加值可達20%以上而且效果是持續的。
砭石基本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手法:
a.百會、四神聰、風池守法,每日4~6小時;
b.神門、太淵、大陵、陽池、陽溪砭石珠串守法,每日8小時;
c.使用(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砭板弓背在太陽皮部軀干段施以刮法,每周2次,每次10~20分鐘;
d.使用砭震在太陽皮部的四肢部施以振法,隔日1次,每次 10~20分鐘。
[進入“對癥施治”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癥]
【標簽:砭石 疲勞癥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