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乳頭內腫塊:乳頭內腫塊早期較小,中晚期則較大,質硬、粘連。乳腺癌腫塊呈浸潤性生長,質地較硬韌,仔細觸摸感覺腫塊表面不光滑,有如“小核桃”樣粘連砭石,大多為單發。較大的腫塊可有皮膚水腫,橘皮樣變,皮色紫紅;乳頭回縮、凹陷、固定等。后期還可出現皮膚潰爛、疼痛。
乳頭溢液、乳頭和乳暈異常:當病灶侵犯到乳頭和乳暈下區時,乳腺的顯微組織導管系統可因腫瘤侵犯而縮短,牽拉乳頭,偏向腫瘤一側,病變如進一步發展可使乳頭扁平、回縮、凹陷,直至完全縮入乳暈下,看不見乳頭。有時因乳房內纖維組織攣縮,使整個乳房抬高,臨床可見兩側乳頭不在同一水平。
消瘦、貧血、惡液質。
【病因病機】
肝氣郁結、情志不暢,膏粱厚味是乳腺癌的重要病因;沖任失調,郁結傷肝是又一內因。乳腺癌的病位在乳房,中醫經絡學說認為乳頭、乳房分別屬于肝經、膽、胃經。當七情傷及肝時,且陰極而陽衰,導致氣血失調,痰氣凝結,阻于乳絡,日久成核成巖。
“肥厚過多”、“過餐五味”也是本病發病原因之一。膏粱肥厚,胃內濕熱蘊結,陽明經絡(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阻滯,瘀積不去,日久損傷脾胃運化功能,臟腑失調,乳房腫塊內生。乳房屬足陽明胃經,胃為多氣多血之腑,食過傷胃,連及乳房。
【診斷】
乳頭溢液涂片、針吸細胞涂片或淋巴結病灶切除活檢有助診斷。乳腺癌位于體表,常以檢出乳腺腫塊為首發癥狀(更多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腫塊質地硬韌,邊界不甚清晰,單發者為多數,無明顯疼痛;如浸及皮膚,乳房外形改變,出現橘皮樣變,乳頭出現回縮。X線檢查多表現為分葉狀不規則塊影,邊緣不甚整齊,多數有毛刺,約1/3病灶在腫塊或其周圍有微細沙粒狀鈣化,是乳腺癌的特征之一。超聲斷層掃描圖像、液晶熱圖像檢查均有助于診斷。
【辨證】
1.沖任失調
乳房內腫塊,質地硬韌,粘連,表面不光滑,五心煩熱,午后潮熱,盜汗,口干,腰膝痠軟,兼有月經不調,舌紅,脈細無力。
2.肝郁氣滯
乳房腫塊初起脹痛,引及兩胸脅作脹,情緒抑郁或急躁,心煩易怒,口苦咽干,頭暈目眩,舌苔薄白或薄黃,舌質稍暗,脈弦滑。
【調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
1.治則:疏肝理氣,軟堅散結。
2.基本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及處方
a.乳根、極泉、胸鄉、周榮、氣戶、屋翳點壓;
b.淵液經大包至京門刮法;
c.自華蓋至建里劃法;
d.使用(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砭石珠串排列在患側部乳房1~3周施以守法。
3.加減
月經不調加關元、氣海振法;肝郁加行間點刺,右脅肋骨下緣擦法;瘀血加膈俞、血海點壓。
4.方義
乳根、屋翳等穴為近取局部穴,活血化瘀、軟堅散結;腋下刮法,疏通乳房附近經脈(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和絡脈,以解毒消癌;華蓋至建里,益氣調任脈,脘部可健胃,脾胃健則乳塊消。
【醫案舉例】
張女士 39歲 通州區農民 2002年7月
脅痛數年,日前突然發熱,經靜滴不愈。經體檢方知乳房腫塊,乳頭溢液已數月,本人以為無礙而未就診。經通州潞河醫院診斷為乳腺癌。因本人懼怕手術而請中醫調理。
患者體胖,面色虛黃,發熱不退,納差,下肢浮腫、曾生育子女兩個。素月經正常,近3個月月經量少,色暗黑。二便正常,舌淡,苔黃膩,有口臭,口苦,呃逆,脈沉緩。
辨證:氣虛胃熱,血瘀乳絡。
立法:益氣活血,清熱散結,消除癌腫。
砭術(相關鏈接:《砭石使用》)調理:使用砭板弓背在頸項、背部雙膀胱經刮法;脘腹脅肋橫擦;乳房病灶守法;每日1~2次,4日后熱退,體溫正常,乳頭無溢液。連續調理,月余,乳塊已消失。本人精神狀態較前明顯轉佳,又下農田勞動如常。
[進入“對癥施治”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癥]
【標簽:砭石 乳腺癌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