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直性脊柱炎是以中軸關節慢性炎癥為主,可累及內臟及其他組織的慢性進展性風濕性疾病(更多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以脊柱或全身關節僵硬、疼痛為主要表現。通常起自后背下部,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發展到脊柱上部、胸部和頸部,較后關節和骨頭(椎骨)可以長到一起砭石,互相融合,使得脊柱變得僵硬,不能屈伸。典型病例X線示骶髂和脊柱關節明顯破壞,后期脊柱呈竹節樣變化,其他關節如髖、肩、膝或踝關節也可以發生炎癥。本病多發生于16~40歲的青年人,以男性多見。5%的患者發病于兒童時期,男孩多于女孩。當兒童發生強直性脊柱炎時,癥狀(更多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多起于髖、膝、后跟和大腳趾,以后逐漸發展累及脊柱。強直性脊柱炎是一個慢性疾病,癥狀的嚴重程度和勞動能力喪失程度因人而異。早期診斷、正規治療(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有助于控制本病造成的疼痛和強直,并減輕或防止嚴重畸形。
本病屬于中醫“骨痹”、“腎痹”范疇。《內經》云:“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由于稟賦不足或素體虛弱,肝、脾、腎虧損,三邪入侵督脈——脊柱而發病。
【病因病理】
強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基因和遺傳是一個肯定的因素。現代醫學研究已經發現在90%的患者中發現了一種基因HLA-B27,此基因與發病有關,但是,除了HLA-B27基因還有別的因素導致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生。近來的研究關注在可能影響強直性脊柱炎的幾種細菌上,但尚未發現明確的特異性的感染病原體。
【臨床表現與診斷】
(一)典型癥狀
發病緩慢,病程長久,發展與緩解交替進行。腰部僵硬及疼痛,勞累后加重,逐漸出現背痛或束帶樣胸痛,繼續發展可出現頸部疼痛及活動受限。
后期脊柱強直,呈駝背畸形,疼痛消失。部分患者有虹膜炎,引起復發性眼痛及視覺障礙。活動期以疼痛和發僵為主,可伴有食欲減退、乏力、低熱、消瘦、貧血等全身癥狀。
(二)重要體征
1.脊柱僵硬及姿勢改變:早期腰椎活動度減少,晚期脊柱各方向活動均受限制,甚至脊柱活動完全喪失,脊背呈板狀固定,嚴重者呈駝背畸形,兩眼不能平視。
2.胸廓呼吸運動減少:胸部周徑擴張度小于3厘米,嚴重時可見完全消失。
3.按壓或旋轉骶髂關節引起疼痛,是骶髂關節炎的可靠體征。
4.周圍受累關節腫脹、積液、紅、熱,壓痛陽性,活動受限,晚期可出現骨性強直、關節畸形。
5.在大轉子、坐骨關節、髂骨嵴、恥骨聯合、跟骨關節等肌腱附著點紅、腫、熱,壓痛陽性,晚期可觸及局部骨性粗大畸形。
(三)輔助檢查
1.實驗室檢查:90%以上患者HLA-B27陽性。患者多有貧血。早期和活動期:血沉增快;抗“O”滴度不高;類風濕因子陰性;淋巴細胞組織相容抗原陽性。
2.X線檢查:雙側骶髂關節變化是早期診斷本病的主要依據。早期X線片顯示骶髂關節邊緣模糊,并稍見致密,關節間隙加寬;中期關節間縫狹窄,關節邊緣骨質增生與軟骨下骨質呈鋸齒狀;晚期關節間隙消失。脊柱X線片早期見骨質疏松,中、晚期出現小關節模糊及小關節融合,關節囊及韌帶鈣化、骨化,脊椎間骨橋形成呈“竹節”樣變,出現駝背畸形。
【砭石治療】(圖52)
(一)用加熱砭石在患者督脈部位(根據病情可選骶髂、腰部、胸椎部位或頸椎部位的相應穴位(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為中心放置加熱砭石)做溫法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30分鐘為宜。
(二)用砭石在患者背部沿脊柱兩側用滾法、揉法,上下往返治療10分鐘。并用砭石沿脊柱按壓,按壓時配合患者呼吸,呼氣時下壓,吸氣時放松。
(三)用砭石撥、按兩側膀胱經經穴,以及秩邊、環跳、居髎等穴位。
(四)用砭石在肩頸部作滾揉治療10分鐘,點按風池、風府、肩井等穴位。
(五)用砭石垂直推擦背部督脈及兩側膀胱經,橫擦腰骶部,以熱透為度,結束治療。
圖52 砭石壓法
【護理與預防】
(一)高蛋白和高維生素飲食。
(二)注意保暖,避免受風寒濕邪侵襲。
(三)適當休息,避免長期從事彎腰工作。
(四)保持良好的生理姿勢,宜臥硬床板,低枕或不用枕睡眠。
(五)堅持功能鍛煉,充分活動各關節,定時做深呼吸、擴胸、挺直軀干等運動。
[進入“對癥施治”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癥]
【標簽:砭石調理 砭石療法 強直性脊柱炎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