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針出現以后,針的發展勢頭確實遠遠超過了砭,以致于砭逐漸被邊緣化了,這其中的原因除前面討論到的當時比較封閉的授業風氣、砭石發展的地域局限性及佳石的匱乏等因素外,不可否認,針確實有其明顯的優勢,如針刺取穴更精確、刺激部位更深、酸麻重脹走竄感更強等等,再有一點即針刺的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與砭石的操作相比節省了大量人力,一個醫生可以同時接受幾個需要針刺的病人,而砭石的操作則是一對一的,耗時耗力(這也是今天我們許多醫院開展砭石治療受到限制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從另一方面來講,針確實無法取代砭,砭石所特有的物理性質及其對人體產生的作用(請進入砭石養生中的砭石醫案欄目瀏覽更多內容)是針所望塵莫及的。因此,自東漢以后,砭石療法雖然被邊緣化了,但它從來沒有消失過,據谷世喆先生考證①,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攻邪學派代表張從正在《儒門事親》中將砭射列為解表時所用汗法中的一種方法,并列舉一小兒面腫赤,兩目不開,“以鈹針輕砭之,除兩目尖處,亂刺數十針,出血五次乃愈”。元代名醫羅天益《衛生寶鑒》中“上熱下寒治驗篇”記載“一患六旬有七,頭目赤腫而痛,耳前后腫尤甚,胸中煩悶,咽嗌不利,身半以下皆寒,足脛尤甚,由是以床相接作炕,身半以上臥于床,身半以下臥于炕,飲食減少,精神困倦而體弱”,“脈浮數,按之弦滑”。羅氏認為此乃“上熱下寒證”,對于在上之熱,用砭刺法在腫處開泄放血,對于在下之寒,灸氣海、三里以治足跗冷,亦引導熱氣下行,并同時用既濟解毒湯瀉其上熱,驅熱而下,使病瘥。明代汪機的《外科理例》中有一案“一人年逾五十,患已五日,掀腫大痛,赤暈尺余,重如負石,勢熾……遂先砭赤處,出黑血碗許,腫痛背重皆去,更敷神效散及仙方活命飲二劑,創口及砭處出黑血而消”。清代張振鎏在《厘正按摩要術》中將砭術(相關鏈接:《砭石使用》)作為其二十八法中的一法,“一砭赤游丹也。丹毒赤腫,先以水漱口,惡血各聚一處,用細瓷一片擊碎取鋒芒者,將箸頭劈破夾定,以線縛之,左手二指捻定,右手各取一箸,將鋒芒對惡血處,輕輕擊破,血出后以玉紅膏封之”。以上所列為歷代醫書中記載的砭石療法(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內容十分豐富。
流傳在民間的砭術亦不少見。如山東煙臺張朝閣先生祖傳用砭倉療法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對此張維波先生一行于2002年8月專程進行了實地考察。用砭石刺入皮膚啟脈排膿的療法在久馬王堆帛書》及《黃帝內經》中多次提到,但現在已無人使用(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張朝閣先生祖傳的砭倉療法屬于目前僅此發現的砭刺法的一種,堪稱中醫療法的活化石。砭倉療法不僅再現了遠古時代的古中醫醫術,而且詮釋了建立在這一療法基礎上的中醫概念,使許多爭論不休的問題迎刃而解。更為重要的是,砭倉療法療效奇特,對難治的血液病顯示出很好的療效,讓我們見到了真正古中醫的巨大威力。又如山東青島岳氏家族世代相傳用砭石養生治病,岳氏傳人岳峰先生從事砭術醫療五十多年,其祖輩從事砭術醫療可追溯到五代以前。岳峰先生已為“岳氏九砭”申請了專利。所謂九砭,一指多種用于保健(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醫療的砭石、砭具,包括砭鐮、砭斧、砭錐、砭棒、砭砧、砭球、砭滾、砭子兒、砭磁;一指多種進行砭療的方式方法,包括點、壓、搖、切、劃、刮、拍、揉、擦。四川省張斯特先生家族為砭石療法世家,四川張氏砭術可追溯到五代以前,張氏砭術對內、外、婦、兒、傷科多種疾病(更多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有良好療效,尤其對頸、肩、腰、腿疼痛及各種癱瘓療效更為顯著。2003年張斯特先生在江蘇省泰興市成立了砭術綜合療法專科醫院——江蘇泰興小兒腦癱康復醫院,這是全國僅此砭術綜合療法專科醫院,占地19畝,設立了砭刺室、砭術易筋矯形室、砭摩室、砭術熱傳導室、砭術藥物貼導室等。
[進入“砭術基礎”欄目,了解砭術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
【標簽:砭石療法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