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與步驟:
一、每天刮拭全頭1至2次。
因頭皮部分有毛發覆蓋,為達到刺激效果(請進入砭石養生中的砭石醫案欄目瀏覽更多內容)砭石,宜用刮板凸起面邊緣大力刮拭。
側頭部:奇穴——雙側太陽。
胃經頭維至耳前鬢角處為起始邊,從前向后下方刮至后頸際處。
頭頂部:督脈——百會,向四周放射狀刮拭。
前后頭部:以百會穴為界,將頭頂部分為前后兩部分。先由頂至前額發際處,從左至右依次刮拭,再由頂至后頸發際處,從左至右依次刮拭。
膽經——雙側風池。
頭部全息穴位(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以厲刮法刮拭頭部各全息穴區。
加強手法:用刮板角重點加強太陽、頭維、百會、風池。
作用與機理: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腦為元神之府”,人體的所有陽經都上達于頭部。因此每天刮拭全頭,可以暢達全身的陽經,疏通全身的陽氣。陽氣通達,則人體精力旺盛,能迅速消除疲勞,并能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減少感冒。西醫認為,頭部為中樞神經所在,大腦皮層分布有語言、視、聽、嗅、味覺及管理內臟活動的中樞,還有全身各部位的感覺、運動中樞。頭皮部位有以上各神經中樞的投影區。刮拭全頭,不僅直接刺激頭部神經末梢,松解局部肌肉緊張,改善頭部的微循環,還可以調整、增強各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預防和調理腦動脈硬化、腦中風、中樞性感覺、運動障礙、神經衰弱、各種頭痛、眩暈癥、精力減退等病癥,還可增強記憶力,延緩衰老。
二、定期刮拭頸、肩、背、腰部有關經穴。
一般l至2周用調理刮痧法刮拭1次。
頸肩部:膽經——雙側風池至肩井。
背腰部:督脈——大椎至長強。
膀胱經——雙側大杼至白環俞。
夾脊——與督脈大椎至腰陽關相平行的雙側夾脊。
作用與機理:督脈有總督一身陽經的作用,在靠近督脈內側的膀胱經上有五臟六腑的俞穴,這些俞穴是經絡、臟腑在膀胱經上的反應點,刺激這些俞穴對經絡(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臟腑有良好的調控作用,還可使經絡及五臟六腑的穢濁之氣泄排于外。經常刮拭這些部位,及時清理經絡及五臟六腑的代謝產物,就可調整經絡、臟腑的功能,排除隱患,保持體內環境恒定。脊椎是人體骨骼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支配內臟與四肢的神經均從脊椎發出,脊椎部位的病變可以引發多系統、多部位發生病理改變,經常刮拭夾脊穴及督脈可以有效的調理脊神經,對全身各系統的病變有良好的調理和預防作用。
幼兒及青少年經常刮拭背腰部的督脈、夾脊穴及膀胱經,有助于健脾養胃,增進食欲,改善營養不良,促進生長發育。
三、每天刮拭胸腹部1至2次。
胸部:任脈——天突至膻中。
兩側——以任脈為界分別向左右兩側沿肋骨走向刮拭。
腹部:由上至下,自左向右依次刮拭。
作用與機理:胸腔為心肺所在,腹腔為肝、膽、脾、胃、大腸、小腸、腎、膀胱及內生殖器官所在。刮拭胸腹部,即刮拭這些臟腑在體表的投影區。根據全息理論,刮拭體表的投影區即可調理臟腑的病變。根據中醫經絡學說,胸、腹部有任脈、腎經、胃經、脾經、肝經、膽經的經脈(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循行,任脈有統領一身陰經的作用,其它經脈各與相應臟腑相關聯。刮拭這些部位,可疏通上述經脈,加強新陳代謝,促進五臟六腑的功能活動,對五臟六腑的疾病有預防和調理作用。
四、每天刮拭12經脈肘、膝關節以下的循行部位1至2次。
12經脈應自肘、膝部刮至指(趾)尖部。
上肢外側: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曲池至商陽、手少陽三焦經天井至關沖、手太陽小腸經小海至少澤。
上肢內側∶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尺澤至少商、手厥陰心包經曲澤瀉至中沖、手少陰心經少海至少沖。
下肢外側、后側∶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犢鼻至厲兌、足少陽膽經陽陵泉至足竅陰、足太陽膀胱經委中至至陰。
下肢內側: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陰陵泉至隱白、足厥陰肝經膝關至大敦、足少陰腎經陰谷至涌泉。
作用與機理:12經脈有重要作用的五腧穴、原穴、絡穴、惜穴均在上肢肘部以下,下肢膝部以下的經脈上。經常刮拭這些經脈腧穴可疏通經絡、暢達氣血,不僅對四肢關節病變有良好的調理和預防作用,還對五臟六腑有直接的調控作用,對臟腑的各種急慢性病癥(更多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起調理和預防作用。
五、每天刮拭6個強壯穴1至2次。
頭部:督脈——百會、人中。
上肢:大腸經——雙側合谷。
心包經——雙側內關。
下肢:胃經——雙側足三里。
腎經——雙側涌泉。
作用與機理:百會穴為三陽五會之所,即足太陽經、手足少陽經、督脈、足厥陰經,聚會于此。人中穴有醒神開竅作用。合谷穴不但調理大腸經病證,對頭面部疾病均有調理作用。內關穴有行氣活血、清心安神作用,可強壯心臟功能。足三里穴為長壽穴,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作用。涌泉穴可滋陰降火、寧神蘇厥,有補腎的作用。刮拭此6穴分別強壯相連接的臟腑,可扶正祛邪。
六、刮拭耳、手、足部位,每天1至2次。
在普遍刮拭的基礎上,對自己虛弱的臟腑器官的穴區適當增加刮拭次數或用按揉法重點刮拭。
耳:用刮板角部先刮耳窩,再刮耳輪及耳背。
手:刮雙手手背及手掌心,從腕部刮至手指尖。用刮板邊緣依次按揉或全面刮拭第二掌骨橈側緣。
足:刮雙足足背及足掌心,從踝部刮至足趾尖。
作用與機理:
根據生物全息理論刮拭耳、手、足部位,不僅對病變臟腑有調理作用,對全身各臟腑器官亦有整體調控作用。
[進入“對癥施治”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癥]
【標簽:砭石,刮痧,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