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說文》解釋作“肉之力也”,意指能產生力量的肌肉;而“腱”是筋之本,是筋附著于骨骼的部分。全身筋肉按經絡分布部位也分成手足三陰三陽,即十二經筋。經筋各起于四肢末端,結聚于關節和骨骼部,有的進入胸腹腔,但不像經脈那樣屬絡臟腑。手足三陽之筋都到頭目,手三陰之筋到胸膈,足三陰之筋到陰部。
頸部經筋痹證即頸椎病作用以砭石的操作時的動作所產生的超聲波脈沖刺激機體的生化效應,疏理經筋,緩解肌束和血管的攣縮,改善頸椎生理病理狀態。砭石特有遠紅外線波譜的熱效應使頸部微循環及其血管功能得到改善,增加頸部和顱腦的血氧供給,活血化淤以止痛,達到緩解頸椎病的目的,取得很好療效。
頸部解剖與病證關系:頸部由頸椎7個,椎間盤6個,椎體椎弓構成椎管和椎間孔組成,八對頸神經分別從椎間孔穿出,由于枕骨與第一和第二頸椎間既無椎間盤又無椎間孔,第一和第二頸神經根離開脊髓后直接沿椎體進人分布區,故容易遭遇直接外傷。其他頸神經均通過椎間孔,椎體關節互相連接之間有椎間盤和兩個滑膜關節......
十二經筋是十二經脈之氣結聚于筋肉關節的體系,是十二經脈的外周連屬部分。簡單說即是沿經脈外行線走行的肌肉和肌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