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世喆② 衣華強③ 謝衡輝 耿引循 張維波
【摘要】目的:探討新砭鐮治療(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隨機對照的方法,將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分為試驗組(109例)和對照組(108例)。試驗組采用新砭鐮療法,對照組采用常規針灸方法。結果:在鎮痛療效方面試驗組顯效40例,有效47例,無效22例;對照組顯效31例,有效50例砭石,無效27例。經檢驗,兩組在鎮痛方面無差別。在綜合療效方面,試驗組治愈53例,好轉54例,無效2例;對照組治愈25例,好轉81例,無效2例。經檢驗,P<0.01,說明兩組在綜合療效方面有顯著性差異。結論:通過臨床觀察,新砭鐮有安全、穩定、無副作用(請進入砭石養生中的砭石醫案欄目瀏覽更多內容)、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簡便、患者痛苦少、依從性強等優點,值得在臨床、家庭保健(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方面推廣應用。
新砭鐮也稱為復合功能新砭鐮,是根據商代墓葬中出土的醫療工具——砭鐮,并結合多種砭具而發明的一種新型復合砭具,已申請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專利申請號:01278663.2)。新砭鐮的石體部分使用(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了經過嚴格檢測的泗濱浮石(泗濱砭石)材料,這種材料具有微晶結構、超遠紅外波和較適宜人體的超聲波脈沖,它兼備了按摩和理療的雙重作用。我們從2002~2005年在臨床上觀察了新砭鐮對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現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診斷標準
依據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ZY/T001.9—94)確定診斷標準。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前述疾?。ǜ?a href="http://www.bubum.cn" style="cursor:text;text-decoration:none;">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或證候診斷標準。②年齡在18歲以上和65歲以下的患者,性別不限。③符合所研究診療技術適應癥的要求。④患者應在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條件下被納入研究。
1.3 排除標準
①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和納入標準者。②已接受其他有關治療,并可能影響本研究的效應指標觀測者。③合并有心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危及生命的原發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④某些特征人群如年齡在18歲以下或65歲以上的患者,以及妊娠或哺乳期患者等。⑤與具體研究病種有關的其他需排除的因素。
1.4 一般資料
我們將門診患者(符合納入標準者)按就診順序先后,按照每人獲得信封的信息隨機分組。經統計學分析,兩組在性別、年齡、病情輕重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療方法
2.1 治療組(新砭鐮組)
頸項部:自風府、風池水平向下施以推、刮法,力量由輕漸重,大面積實施手法5分鐘后,重點沿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推、刮,以推法配合點揉頸夾脊穴、百勞、大杼、風門、肩中俞以及肩胛內上角,每穴1分鐘。
肩部:大面積廣泛推、刮5分鐘后,著重點揉肩井、天髎、曲垣、肩外俞、天宗,每穴1分鐘。
上肢:先施以由上至下的推、擦法5分鐘后,根據經絡辨證,病痛或麻木以橈側為主者,取手太陰及手陽明經穴位(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肩髃、臂臑、天府、俠白、手五里、手三里、孔較、合谷、魚際穴施以點、壓、揉等手法(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病痛或麻木感位于上肢中間者,取手厥陰、手少陽經穴位肩髎、臑會、天井、曲澤、支溝、陽池穴;病痛或麻木感以尺側為主者,取手少陰、手太陽經穴位青靈、支正、陽谷及上臂肱二頭肌尺側中點,力量以患者能忍受為度,手部重點點揉勞宮、中沖、關沖穴,每穴點揉1分鐘。較后從頸項至肩及上肢施以拍法或剁法以調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氣血。治療時間每次20~30分鐘,隔天一次,共治療10次,周期為20天。
2.2 對照組(針灸組)
按經絡(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辨證選取相應穴位,天柱、頸百勞、頸夾脊穴、肩井、天宗穴以及局部阿是穴等等。肩部至腕部疼痛或麻木以橈側為主者,取手太陰及手陽明經穴位肩髃、臂臑、尺澤、曲池、手三里、孔較;病痛或麻木感位于上肢中間者,取手厥陰、手少陽經穴位肩髎、臑會、天井、曲澤、支溝、內關、外關、陽池;病痛或麻木以尺側為主者,取手少陰、手太陽經穴位青靈、上臂肱二頭肌尺側中點、支正、陽谷。肩部至腕部根據疼痛麻木的部位每次選穴4~6個,局部癥狀(更多砭石醫案請查看砭石養生欄目)加劇者配合阿是穴。
所用針具選自蘇州環球針灸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環球牌一次性無菌針灸針,規格為0.25×40毫米。具體操作:對穴位進行常規消毒,進針得氣后留針30分鐘,中間行針一次。療程:隔天一次,共治療10次,周期為20天。
3 療效觀察
3.1 療效標準
鎮痛效果標準參照《臨床疼痛治療學》修訂版(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鎮痛評分計算公式=(治療前疼痛分數-治療后疼痛分數)/治療前疼痛分數×100%
顯效:鎮痛評分≥60%
有效:鎮痛評分30%~60%
無效:鎮痛評分≤30%
綜合療效評定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ZY/T001.9-94
治愈:臨床癥狀消失,肌力正常,頸、肢體功能恢復正常,能參加正常勞動和工作。
好轉:臨床癥狀減輕,頸、肩背疼痛、麻木減輕,頸、肢體功能改善。
未愈:癥狀無改善。
由表3可知,在綜合療效方面,兩組比較P<0.01,說明兩組在綜合療效方面,有顯著性差異。
【討論】
砭石療法(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是重要的外治法,民間一直在應用砭石治療各種內外科疾病。砭石療法始見于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脈法》云:“用砭啟脈…”。《內經》中有大量砭石療法的內容,如《素問?異法方宜論》即云:“東方之域……其病皆為癰瘍,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從東方來。”
20世紀70年代以后發現,山東泗濱浮石(泗濱砭石)具有特殊的微晶結構、8~15微米以上的遠紅外輻射,在摩擦時可發出超聲波脈沖,而且經各種放射性檢驗證明安全無害,是適宜外用的佳石。隨著砭石療法的恢復,一些新砭具也應運而生,新砭鐮就是其中之一。
神經根型頸椎病屬于中醫學“痹證”的范疇,多因勞累或外力傷害,而使局部氣血阻滯不通而引起。針對本病的特點,我們采用了“行氣活血,通經止痛”的治療方法以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通過運用新砭鐮施以各種手法,對穴位進行刺激以疏通經脈(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從現代醫學觀點看,新砭鐮在摩擦后產生的超聲波和其本身超遠紅外波可以緩解局部肌肉和韌帶的緊張,消除神經根周圍的炎癥和水腫,改善損傷組織周圍的血液循環,有利于癥狀的改善,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通過臨床觀察,新砭鐮有安全、穩定、無副作用、操作簡便、患者痛苦少、依從性強等優點,值得在臨床、家庭保健方面推廣應用。
[進入“砭術醫案”欄目,了解更多砭石調理病案]
【標簽:砭鐮 頸椎病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