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本圖仰頭位,顯示頭頸前面淺層及深層的解剖結構。
頭右側半:示頭、面部之淺層肌、血管和神經。
頭左側半:肌、血管和大部軟組織切除,顯示三叉神經出顱的部位及其在面部的部分分支。
右側頸部:胸鎖乳突肌和肩胛舌骨肌部分切除,暴露其深部的大血管。
頸正中部:顯示舌骨、甲狀軟骨以及甲狀腺的形態、位置、毗鄰和血管供應。
左側頸部:胸鎖乳突肌和舌骨下肌群全部切除,顯示其深部的血管和神經。頸總動脈和頸內動脈均切去一段,暴露位于此兩血管間偏后方的迷走神經。頸總動脈、頸內靜脈和迷走神經后方為交感干。此外砭石,顯示了前斜角肌表面的膈神經、頸叢和臂叢等。
左側胸上部:胸大肌切除一部,暴露胸小肌和胸壁深部的解剖結構。
此外,并選標了數個常用穴,以便進一步對照穴位(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深部的解剖結構。
頸部深層解剖結構復雜,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經,如頸總動脈、頸內靜脈、迷走神經、交感干、頸叢、臂叢以及支配喉的神經和供應甲狀腺的血管等;同時,還有重要的臟器,如喉、氣管、咽、食管和甲狀腺等。針刺時,應了解這些解剖結構的位置關系。
圖注
1.額肌 14.頦神經 28.舌下神經 41.鎖骨下動脈
2.眶上神經、額動、靜脈 15.顴神經顴面支 29.二腹肌后腹 42.頸橫動脈
3.眼輪匝肌 16.下頜下腺 30.喉上神經外支、甲狀腺上動脈 43.臂叢
4.內眥靜脈 17.胸鎖乳突肌 44.胸大肌
5.顳淺動、靜脈、耳顳神經 18.頸外靜脈 31.左迷走神經 45.三角肌 19.肩胛舌骨肌 32.頸上神經節 46.喙突
6.腮腺 20.頸內靜脈、頸總動脈 33.左交感干 47.胸小肌
7.顴肌 21.下頜舌骨肌 34.枕小神經 48.腋動、靜脈
8.咬肌 22.舌骨 35.副神經 49.肋間外肌
9.面前靜脈、面動脈 23.甲狀軟骨 36.第三頸神經 50.肋間神經、肋間動脈
10.口輪匝肌 24.甲狀腺 37.膈神經
11.三角肌 25.甲狀腺上靜脈 38.前斜角肌
12.眶上神經 26.甲狀腺中靜脈 39.甲狀頸干
13.眶下神經 27.甲狀腺下靜脈 40.頸內靜脈
[進入“養生保健”欄目,了解更多砭石養生知識]
【標簽:神經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