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迎穴(又名天五會、五會)屬足陽明胃經,是足陽明、足少陽經交會穴。此穴位(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于喉結旁1.5寸,左右各一穴,當頸總動脈之后,胸鎖芤突肌前緣.兩手按之有搏動感.因人迎穴在人體上部,為五臟之氣在上部之會,故又稱“天五會”;因剌激該穴可增加津液分泌,故又稱“外金津”和“外玉液”;因其居人體咽喉要地,還稱之為“二鬼把門”。
人迎穴位圖
【取穴方法】
取此穴位時要讓患者采用正坐或仰靠的姿勢,人迎穴位于頸部,前頸喉結外側大約三厘米處。
【人迎穴的功效(請進入砭石養生中的砭石醫案欄目瀏覽更多內容)】
(1)長期按摩人迎穴,對咽喉腫痛,氣喘砭石,瘰疬,癭氣,高血壓具有良好的療效;
(2)配大椎穴、太沖穴治療(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高血壓;
(3)經常用手指按壓人迎穴,還有利于增進面部的血液循環,能夠使臉部的皮膚緊縮,并且可以去除雙下巴。
【穴位解剖】 有頸闊肌,在胸鎖乳突肌前緣與甲狀軟骨接觸部;有甲狀腺上動脈;當頸內、外動脈分歧處,有頸前淺靜脈,外為頸內靜脈;布有頸皮神經,面神經頸支,深層頸動脈球,較深層為交感神經干,外側有舌下神經降支及迷走神經。
【人迎穴名詞解析】:
(1)人迎。人:民眾也,指胸腹部。迎:迎受也。人迎名意指胃經氣血由本穴向胸腹以下的身體部位傳輸。本穴物質為地倉穴分流傳來的地部經水,其傳輸部位是頭部以下的胸腹手足。與大迎穴傳送上頭的氣血相比,頭部為君,其所受氣血為大、為遵,胸腹手足部則為民,氣血物質的配送方式不同,以此得名。
(2)天五會、五會。天,指本穴所在部位在天。五會,指人迎穴的氣血物質由胃所受的五谷雜糧精微物質所化,穴內氣血包含人體五臟六腑等各個部位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故名。
[進入“砭術基礎”欄目,了解砭術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
【標簽:穴位 人迎穴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