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氣虛證
多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養砭石,重病、久病之后元氣耗傷,年老體弱元氣自衰而致。癥見神疲乏力,面色淡白,頭暈目眩,少氣懶言,自汗出,稍事活動則氣促而喘,舌淡、體胖嫩有齒痕,脈細弱無力。
治宜培元補氣。
基本操作(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氣海、關元振法;膻中守法。
本氣虛證指全身性氣之不足證,各臟腑氣虛證參考有關章節。
(二)氣陷證
氣陷即氣虛下陷,也屬于氣虛證的范疇,但較一般氣虛證為重。由于中氣不足而致病。癥見久瀉、久痢不休,遺尿,崩漏不止,腹部墜脹,內臟下垂,脫肛,子宮脫垂,舌淡,苔白,脈沉弱無力。
治宜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基本操作:取百會、中脘守法;神闕、氣海振法。
(三)氣滯證
氣滯指身體某一部位的氣機阻滯,運行不暢,屬實證范疇。癥見局部脹悶而痛,脹多痛輕,痛無定處,噯氣嘔逆,喜嘆息,女子則乳房脹痛,月經失調。舌苔薄黃,脈弦或澀。情志不舒時病情加重,噯氣、矢氣后則病情減輕。
治宜通經活絡、行氣止痛。
基本操作:兩脅及中脘部施以振法;取相關經筋撥法。
(四)氣逆證
正常生理肺胃之氣以降為順。若肺氣上逆,會出現氣逆咳喘;如胃氣不降,反而上逆,就會出現惡心嘔吐、噯氣、呃逆。
1.肺氣上逆
治宜宣肺調氣
基本操作:膻中守法;太陰皮部刮法。
2.胃氣上逆
治宜理氣和胃
基本操作:中脘守法,膈俞、胃俞點壓。
[進入“砭術基礎”欄目,了解砭術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
【標簽:砭術 氣病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