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街,是經氣匯聚、縱橫通行的共同道路。人體四肢末端是陰陽經會合之處,也是經氣通行的大絡脈,而頭、胸、腹、脛四氣街,是經氣循行的徑路,若氣阻塞了小絡脈砭石,則四街徑路就會開通,使經氣運行如常。當四末的邪氣得以解除,則絡脈又溝通,經氣又從這里輸轉會合,如環無端,周而復始,運行不息。氣街是頭、胸、腹(分上腹、下腹)及脛的橫斜通道。
(二)氣街的內容
氣街部位有四,即頭、胸、腹、脛四氣街。具體部位是:頭氣街,聚于腦部;胸氣街,聚于胸前及背俞穴(肺俞、厥陰俞、心俞);腹氣街,聚于背俞(肝俞、脾俞、腎俞等)和腹部臍旁的沖脈交會穴(肓俞、關元等);脛氣街,聚于少腹的氣沖穴和承山穴及踝上下的部位。
(三)氣街理論的砭術(相關鏈接:《砭石使用》)應用
氣街理論,著重闡述頭、胸、腹、脛部位各有脈氣匯合循行的通道。例如手三陰經通于胸,相應內臟是肺、心、心包,其氣輸注匯聚于胸前及背俞;足三陰經通于腹,相應內臟是肝、脾、腎,其氣輸注匯聚于腹部及背俞。因此,某臟有病,不僅可以使用(相關鏈接:《泗濱砭石操作手法》)相通經脈(砭石使用結合穴位效果更佳,詳情請看砭石養生欄目),亦可應用相應的背俞穴調理(更多砭石使用和砭石養生請查看砭石百科和砭石養生欄目)。例如心病,可在胸部刮、擦,輸通該臟氣街,調動脈氣運行。又如脾、腎有病,除在下肢經脈調理外,背俞穴和腹部亦可作為調理部位。腹部振法健脾益腎效果甚佳,不僅由于經脈所行,也是氣街所在。
[進入“砭術基礎”欄目,了解砭術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
【標簽:砭術 氣街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