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此時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人也應順應節氣的變化,對日常生活起居作出相應的調整,以預防疾病的發生。立冬的養生原則有哪些呢?一起來了解下。
01早臥晚起 順應閉藏 斂陰護陽
《黃帝內經》中說“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圻,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早睡養陽氣,晚起養陰氣,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陽氣潛藏,陰精蓄積。注意這里說的晚起不是指睡懶覺,起床時間應以太陽升起的時間為度。
立冬后氣候寒冷,應注意及時添減衣物。穿著過少易感風寒而損傷陽氣;衣著過多則使人腠理開泄、陽氣不能潛藏,寒邪一樣易于侵入。
02多曬太陽 壯人陽氣 溫通經脈
中醫十分重視陽光對人體健康的作用,認為常曬太陽可以激發人體的陽氣。曬太陽的時候多曬曬后背和兩足,可以溫通經脈,刺激局部的氣血運行,為我們抵御冬天的寒冷做好充分準備。
03秋冬養陰 少食生冷 不宜燥熱
整個立冬節氣,應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的飲食原則,可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立冬節氣氣溫處于下跌的狀態。氣溫較低會引發血管壁和支氣管的收縮,從而導致一些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如何使用砭術進行心血管疾病的調理。
心絞痛配穴
心絞痛的特點:前胸陣發性、壓榨性疼痛,或伴有其他癥狀,疼痛主要部位在胸骨后,可放射至心前區與左上肢,勞動或情緒激動時經常發生,每次持續3-5分鐘,可一日數次,休息或用藥后緩解。一般在心絞痛發作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是常用的方法。但這種情況適用于心絞痛已經發生的情況。今天我們從預防入手,用三個穴位來預防心絞痛的發生:
膻中穴:兩乳連線中點位置。日常佩戴泗濱砭石平安扣,有需要時可在膻中穴自上而下進行刮拭。
內關穴、陰郄穴:均位于手腕部,日常佩戴泗濱砭石珠串,在兩個穴位附近來回搓動、點壓即可,每天不限次數。
心絞痛不同證型配穴
以上三個穴位可以說是預防心絞痛的主穴、基本穴位,適合所有人用。還有一些不同癥狀的人需要再搭配一些不同的穴位,這就是中醫所說的“辨證施治”。
※ 氣滯血瘀
【癥狀】胸部覺得悶、刺痛,并伴隨行動加重;伴有氣短乏力,汗出心悸,舌大有齒痕,舌質黯淡或有瘀點瘀斑。
【配穴】血海(拔罐),太沖(刮痧板點揉)。
※ 痰濕閉阻
【癥狀】舌大有齒痕,嘴里黏,惡心,大便糖稀,食欲減退,短期乏力,血脂高。
【配穴】豐隆(刮痧板點揉),中脘(砭砧旋擦)。
※ 心腎陽虛
【癥狀】胸悶氣短,心痛汗出,怕冷,四肢冰涼,臉色蒼白,唇甲淡白。
【配穴】腎俞、心俞(砭砧熱敷)。
立冬開始,寒氣當令。此時我們的身體應通過“秋收”把陽氣收斂于體內,不受外界寒氣的侵擾。如果收斂不得當、自身陽虛的人就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
寒易傷陽:“傷寒”、“中寒”等癥狀都是寒邪擾陽的表現;
寒性凝滯:凝氣血,凝經脈,都會出現身體僵硬或局部疼痛、絞痛的表現。
從立冬開始直到第二年立春之前,保暖都是日常保健養生中的重點。保暖并不是指穿的越多越好,相反穿的太多捂出汗,更容易遭受風寒的侵襲。
除了做到保暖之外,背部的保健也是至關重要的。身體的背部是抵御風寒的NO.I道屏障。在日常保健中,我們可以通過熱敷背部經絡的方法,來激發自身的氣血運行,提高對寒邪的抵御能力,從而減少疾病發生的可能。
可將事先加熱的砭石按摩砧間隔熱敷于脊柱上。每次熱敷15分鐘左右即可。砭石接觸人體可加速微循環血液流速,熱敷于背部可以激發背部大量的免疫細胞群,增強抵御寒邪的能力。
進入冬季之后,簡單且有效的養生方法就屬泡腳了。足部是足三陽足三陰流經之地,經常泡腳不僅可以刺激氣血運行,還有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等好處。泡腳的同時可以搭配對足心涌泉穴的按摩。每次點揉1分鐘,穴區應有酸、麻、脹的得氣感為宜。
[進入“砭術基礎”欄目,了解砭術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
【標簽:砭術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