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說明的一點砭石,維生素不是一種物質,而是一大類物質。每一種維生素的特性各不相同,面對各種條件的穩定性也不一樣。維生素C很容易溶于水,一些B族維生素例如葉酸、B6、B12等也溶于水,那么用水煮的話就比較容易失去。從保留水溶性維生素的角度來說,蒸是比煮更好的方式。這幾種不穩定的維生素和維生素E、K在光照的條件下也會損失。此外,它們所處的環境,比如酸堿性也會影響它們的穩定性。而某些金屬,比如鐵和鈷,能導致維生素E和B12失去活性。嚴格說來,維生素“失去活性”也并不是“生”和“死”兩種狀態,而是損失了多少的問題。
加熱對于不同維生素的影響不一樣,各種食物“加熱”的溫度和時間也不一樣,所以“熟吃會損失多少維生素”并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美國農業部的數據庫里有常見食物的各種維生素含量。有人統計了各種食物在“生”和“熟”狀態下的數據,剔除含水量變化的影響,得出了各種維生素經過加熱之后的損失比例。雖然這些數字不一定非常準確,但是足夠我們得到一個有意義的印象:維生素A和E受溫度影響不大,做熟之后損失10%左右,維生素C損失16%的樣子,而維生素B1較不穩定,損失26%,其他的維生素也基本上在這個范圍之內。總體而言,把食物做熟,維生素的損失大致在10-25%之間。
但是加熱對維生素也有積極意義。有些食物中含有所謂的“反維生素物質”,它們能與維生素結合,而加熱會破壞這些物質,從而增加維生素的吸收率。beta-胡蘿卜素是另一個例子,它存在于多種蔬菜中,比如胡蘿卜、菠菜、紅薯、西蘭花等等。到了人體內它能轉化成維生素A,是素食者獲得這種維生素的主要途徑。但是生的蔬菜中beta-胡羅卜素的吸收率很低,而加熱就可以使它的吸收率大大增加。有趣的是,超高溫長時間加熱的話,它會從有生物活性的反式結構轉化成沒有活性的順式結構,所以這些蔬菜做成罐頭之后b-胡羅卜素的損失就會比較大。不過,通常的蒸煮達不到那個溫度,所以日常烹飪也就不用擔心了。
加熱損失的10-25%,不算很多,也不算少。不過,考慮到生吃蔬菜可能帶來的問題,比如致病細菌,以及一些需要加熱破壞的毒素,很難簡單地說蔬菜應該生吃還是熟吃。其實對于維生素來說,與其過多地關注“損失”,不如把注意力集中在來源上。不同的食物所富含的維生素不同,如果所吃的食物比較多樣化,那么各種維生素的總量就可能都會比較多,損失一點也就沒有什么關系了。畢竟,我們的身體需要的是各種維生素都達到某個需求量,而不是某一兩種越多越好。
【標簽:熟吃 養生 砭石】
【本文免責聲明】
1、砭萃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砭術相關出版物,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
2、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極限化”或“功能性用詞”,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
3、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